品牌迷恋“大数据杀熟”,“杀”得是用户忠诚度!

网友投稿 414 2022-12-23

品牌迷恋“大数据杀熟”,“杀”得是用户忠诚度!

品牌迷恋“大数据杀熟”,“杀”得是用户忠诚度!

导语: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带给人们衣食住行诸多便利,但同时也让广大消费者苦脑“大数据杀熟”久矣。本文就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讲解。

多次购买之后,发现注册新号之后更加优惠;浏览网页多次后,竟发现原本想预定的房间涨价了;经常去做美甲,但相同的款式新客户却便宜一半;在购票app上买票,却发现会员价高于非会员价;现实中讲究“老主顾更优惠”的常理竟然失效了!

一、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贯穿用户生活方方面面

何为“大数据杀熟”?

它通俗被称为“看人下菜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经常购买的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其他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随着双十一的落幕和多项法规条例的实行,大数据“杀熟”再度被热议。

“杀熟”情况涵盖了用户生活的反方面面: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视频、在线差旅、在线票务等多个领域,“大数据杀熟”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今年3月,复旦大学一名教授通过在多个城市、多个网约车平台实地调研,发布《2020打车软件出行状态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被更贵的车型接单,非苹果手机用户,则手机价位越高越容易被更贵的车型接单。此外,苹果手机用户的优惠力度明显低于非苹果手机用户。

某APP也曾出现过这样的事件,胡女士像往常一样,订购了一家酒店,支付2889元。然而,离开酒店时,胡女士偶然发现,酒店的实际挂牌价仅为1377.63元,消息一报出,事态就在舆论的声讨中不断发酵。胡女士将其诉至法院,最终被判退一赔三。

此类事件还是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网友在话题中爆料生活中遇到种种被“杀熟”的事件:同样的打车起点与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不一样;同样的外卖,配送费不一样;甚至同样的电影,同样的平台票价都不一样……

在大数据杀熟现象中,正是商家利用了客户的信任,将消费者分出不同等级,从而达到盈利目的,但是讽刺的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一家平台承认存在所谓的大数据杀熟。

为了反杀“大数据杀熟”现象,为了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国家法律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如今网络社会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颇具亮点。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此举致力于将“大数据杀熟”扼杀于摇篮之中。

二、品牌擅用“价格歧视”是在透支用户信赖

同一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给不同消费者的情况,获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这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价格歧视。

在前互联网时代,主要存在两种价格歧视形式,一种是比较温和的“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于同一商品,商家针对不同消费客群给予不同的折扣价格,例如,同一种产品国内售价和国际售价,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差别等等;另一种是“二级价格歧视”,商家按产品数量或质量阶梯式定价。这方面比较常见的就是“批发”和“零售”,机票按不同舱位定价等。

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商家可以对消费者采取“一级价格歧视”,即商家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赚取最大垄断利润。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就属于“一级价格歧视”。

这种歧视性的定价将会使消费者对互联网经济的信任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在如今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的普及无疑让我们的消费习惯变得透明,几乎每家电商都能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出每位消费者的购物频率、购物能力甚至面对价格差异的心理波动。

在精准的大数据面前,消费者也只能多多对比,留意同一经营者提供产品的价格变化以及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价格是否相同。如果平台不自律,虽然能获得短期利润的提高,但是非常有可能面临舆论、用户流失、被处罚等风险。一旦消费者选择不信任了,对整个电商行业都是不利的。

三、得小利失大利品牌应正确使用“大数据”

其实,大数据在营销领域有着许多很成功的案例。比如个性化推荐能够大幅增加了产品销售量、精准广告投放能够成功把粉丝和流量变现、动态调整能让推荐更符合用户心意……这些事例都成为业界口口相传的大数据营销精彩之作。在当今时代,大数据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其带来的便利,还是带来的伤害。大数据的出现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本身是中立的,其它的则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利用大数据提升服务品质,可以做出更为贴心的营销,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关怀。而“杀熟”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让一个忠实客户瞬间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也让企业的形象崩塌。新时代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商家更应该在修炼内功上下功夫,真正利用大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才能让企业在互联网下半场中保持竞争力,才能在消费升级中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今年3月31日,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去哪儿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共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签署了《平台企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向社会作出承诺,保证不会让这种现象发生。

大数据统计,是为了方便品牌更加了解、洞察用户的一个强大的支撑,而不是用以收割大众的辅助,品牌若执念与此,伤害的不止是用户的信赖,还将是品牌长久深耕的资产价值,形象若被破坏,想要重拾口碑便不再是易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小红书达人种草(小红书达人种草为核心的平台投放方法)
下一篇:席卷小红书达人种草(小红书达人量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