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砸了很多钱,新产品还是没人买?

网友投稿 399 2023-01-05

为什么砸了很多钱,新产品还是没人买?

为什么砸了很多钱,新产品还是没人买?

如果你的公司准备推出一款新产品,而你是推广负责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将这款新产品推向市场?

假如你的公司是土豪,你可以用任性的方法:砸广告,覆盖市场。

这样的做法有没有用呢?当然有,如果你的公司每年都会大笔的广告预算,你可以通过高密度的广告,将你的产品信息硬推到消费者的眼前,铺天盖地,长期的形象广告,会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一个土豪形象,当消费者有需求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想到购买你的产品。

当你决定用这种方式来砸开市场的时候,你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每年都有大笔的广告预算!

如果你做了一年花了5百万的广告在A市做高空轰炸广告,但是第二年却突然不做了,广告费用压缩到了5万,这时候,消费者就会突然冒出一个疑问:这家公司是不是不行了?为什么今年都没见到做广告呢?

要是把消费者比作一把锁头,你要将你的新产品推向市场让消费者接受,就像打开一把锁头的过程。前面提到的方法,就是用一把大锤子,硬生生的将锁砸开。

这种强推的打开市场方式,我把它叫做土豪暴力式,这样的方式做市场,只站在了企业的角度,完全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推广起来苦又累,花了很多钱不说,难以做出有效的业绩,往往很难留存用户

实际上,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还有更有效的推广方法。

1. 提高受益感知或降低损失感知;2. 利用过去经验;3. 绑定刚需;4. 寻找细分场景;

一、提高受益感知或降低损失感知

当某个新产品推向市场时,用户都会根据原来旧有产品相比较,通过使用体验来对比,新产品给他提高了原本的收益,还是降低了原来的损失。如果一款新产品能够让用户能够清晰明了的做出收益和损失的比较,有高感知度的认识。

那么,用户就会很容易接受新产品。

上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举例说明……

当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三大通信运营商一定会在校园里进行激烈的新用户争夺,如果能够让一个新生办理了其中一家公司的通信服务,那么,很可能就锁定了这个学生四年的通信消费。

来看看三大运营商是怎样推出自己的产品来让用户选择的?

从最低价套餐选择上看,移动的58和电信的59对比,电信的59元套餐只比移动多出1元,但是通话分钟数却多出了一倍。

此时,如果每个月通话费用在60元左右的用户,就会倾向于选择电信。因为相比移动,在付出几乎相同的成本下(都是约60元),电信的通话分钟数多出了一倍(提高了收益);

再看中端价格,300元左右的套餐,移动是268,电信和联通都大约是300,在内容上,移动只有3G流量,和1000分钟通话;电信是299元,4G流量和1500分钟通话;联通是4G流量和1000分钟通话;

如果每个月的通话预算是在300左右的用户基本上都会在电信和联通之间做出选择。电信只比联通多出3元,但是却比联通多出了1/3的通话时长,两者能够让用户有高感知度的比较,到底哪个更划算。

为什么消费者几乎都不会选择268的移动呢?因为移动相比两个对手,这个价位虽然低了将近30元。

但是,对用户来说,已经难以去计算省下的这30元平摊了多少流量和多少分钟通话时长。在成本降低(省下30元)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服务内容少了一部分),用户很难有高感知度对收益和损失进行判断。所以,移动在这点上的产品推出设计,是失败的。

最后看高价位,600元左右的内容。电信和联通只差了3元,服务内容一模一样,移动的设置为588元,6G流量4000分钟通话。虽然通话时长多了1000分钟(提高了收益),但是流量相比另外两家几乎少了一半(只有6G,其他两家11G)。此时,用户如果要看移动是不是划算,又要对588元,6G,4000分钟进行数学加减乘除计算(既有收益又有损失,用户难以判断)。索性,用户就在电信和联通之间做出选择。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推出一款新产品,来跟对手或旧有产品进行市场争夺,就要让用户有高感知度的收益获取感或损失降低感。

1. 提高附加值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用户有这两种感觉,进而让用户接受我们的新产品呢?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附加值。附加值就是比别人多出额外的价值,让用户能够更加清晰的感知到收益获取感。

比如:滴滴打车的推广。就是通过前期的不断补贴,来让用户感觉到使用滴滴打车非常的物超所值。

比如:卖同一件衣服。A商城售价88;B商城售价88并赠送12双袜子;结果很明显,用户都会涌向B商城购买。

2. 简化判断,易于比较

前面提到,移动的套餐服务总是让用户难以对它和另外两家服务商做出比较,到底选择哪个更加实惠。

将前面的例子简化。移动的套餐是88元,含1G流量,100分钟通话;联通套餐100元,2G流量,80分钟通话;当你面对这个选择,要比较哪个更加优惠时,你会计算,移动的每1元里包含了多少流量和多少分钟,联通的每1元包含了多少流量和多少分钟,通过这一系列复杂的计算,你最终得出的结果可能是——去电信看看吧。

所以,移动应该将产品设计为100元,含2G流量,100分钟通话(这个是陈叫兽自编的,为了举例说明)。这样的设计才会让用户更加简洁的做出判断选择。如果你的产品同时存在了降低损失和提高收益,用户会陷入计算瘫痪,难以对你的产品有高感知度的认识。

二、利用过去经验

新产品推出难以被接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对未知事物的本能排斥反应。

在生物界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只从未见过乌龟的狗,在池塘边看到了乌龟,狗不知道这是什么生物,因为在它以前的认知里从未见过乌龟,当它好奇想去了解的时候,会做出这样的动作——在乌龟身边环绕两圈,然后试探性的用鼻子嗅一嗅,作为一个初步的了解。

有一些综艺节目,有这样的环节,让现场嘉宾或者观众,伸手到一个黑箱子里拿出里面的东西。但是是什么东西没有告知,并且从外面是看不到箱子内部的。而伸手进去拿的时候,参与者会很害怕,害怕从里面拿出的是危险的东西。

我之前为一个水稻品牌做策划,对方希望能够打造成本地品牌,占领本地市场。想要一夜之间让产品成为用户熟悉的品牌,最重要的战略,就是找到用户脑海里已经有的熟悉事物,并和它挂钩。

这个稻米的特色是原生态无污染,因为它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水稻,它是打造生物界的自然生态链系统生产的稻米——鱼稻共生。鱼为水稻提供粪便作为养料,水稻为鱼吸引昆虫,提供食物。

产品虽然很好,但是无奈没有品牌,消费者不熟悉,只能沦为和普通稻米一起卖,价格,定位都一样,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大米出售。

我是怎么做的呢?我首先做的就是找到当地相对有名的一款农产品——琼中绿橙。这款农产品至少在本地基本上家喻户晓,而这款稻米和这个绿橙都是这个地方生产的。所以,我想办法将稻米和这个绿橙挂钩,发生关系。

在文案上,我将鱼稻提高到了和绿橙一样的高度,并将鱼稻绑定在绿橙上,借助绿橙原有的影响力,让消费者对鱼稻这个新品牌有了最大化的熟悉感。

最终文案设计为:“琼中有两宝,绿橙和鱼稻!”

(具体文案推导过程略过,此处不做重点)

包装上,超市大多数的米袋包装都是白底,然后表面花花绿绿。

而我重新设计,将包装设计为麻袋形象。

在以前,特别是电视上的古装片,近代片,卖大米都是使用麻袋装米,消费者一看到麻袋的第一印象都会想到大米(利用过去经验)。

最重要的是,问题大米只是在现代才有,以前的大米都是纯天然的绿色大米,我借助人们的脑海里对麻袋大米的绿色认知(利用过去经验),为了突出绿色大米的卖点,设计了麻袋包装。

再比如,有一个工业园区,为了招商,设计了一句经典的文案,让投资商1S内就对这个工业园区的投资价值有了十分清晰透彻的了解。这个工业园叫固安,它的招商文案是:“北京正南50公里!”

简单的一句话,就让投资者立刻联想到固安工业园的价值——离首都北京只有50公里,北京的交通,人才,文化等资源统统可以利用,而这一切只用一句话就说明。

还没结束,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歌词:“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照!”而固安工业园区的最终文案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

三、绑定刚需

有一些新产品,只是属于生活调节用品,就像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等。因为产品的特殊性,不如生活必需品好推广,像餐饮,衣服等都属于刚需产品,相对软需产品比较好推广。

那么,如果是这种需求不是那么强烈的产品,应该怎么推广呢?

之前遇到本地最大的一家航空集团公司,他们找到我们,为集团下属的一个APP产品需要进行推广,让陈叫兽制定一个推广方案。

简单的介绍背景情况:这款APP是是一个连接创业者和供货商的一个平台,它的用户群体有创业者,大学生,供货商等。大学生属于他们一个较大的用户群体,于是,我针对这一群体,制定了一个方案。

假如只是在校园里,利用APP的名义,赞助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做一些地推宣传等,速度太慢,效果也不明显,因为这个APP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可有可无,试想,谁会对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上心呢?

我想到的第一个的方案思路是:绑定这些大学生的刚需。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的刚需是日常用品的采购,考勤打卡,饭堂吃饭,考试成绩查询等等。

于是,我给对方的方案是,直接跟校方合作,前面提到的功能,全部转移到这款APP上。

可能你会问,这怎么可能?校方会愿意进行这种商业性质的合作?也许会也许不会。如果是建立在让校方获益,轻松获得先进资源,同时让学生得到更多优惠的前提下,校方很有可能愿意合作。

校方获得:APP方的先进管理系统和资源,帮助学校的设备进行升级;学生获得:联合学校周边多家商家,使用APP下单购买有优惠,并有天气预报等免费服务,让学生获得更多实惠;APP公司获得:打开学校渠道,从学生中获取大量的潜在客户

事实上,我认为,营销思维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如果一个营销人只能用营销战术来解决某些营销难题,却无法延伸应变解决更多类似营销问题,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营销人。

营销思维同样能够延伸,应用到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

比如,我出门一般带的三件套:钥匙,钱包,手机。手机和钥匙我经常会记得带,但是我却不会记得带钱包,因为我的习惯是,回到家,左口袋拿出钱包,右口袋拿出钥匙然后往桌子上随后一丢,直到要出门才会想起来。所以,我有时候会忘记带钱包,就会出现直到买了东西才发现没带钱包的尴尬。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将3件东西放在一起,当我出门的时候,要带钥匙手机(刚需),这时候,钱包(我会忘记,属于软需),这时候,三者放在一起,就是软需绑定了刚需,我就不会忘记带钱包了。

四、寻找细分场景

如果你的产品属于红海市场的产品,你仍然使用传统推广方式,比如地推,做形象广告,就很难收到效果,得到用户。

怎么区分红海市场产品?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烂大街。好比手机,化妆品,护肤品,电脑等等,满大街随处可见的的产品基本上都属于红海市场产品,而红海市场产品,又该如何寻找出路,进行推广呢?

红海产品刺入市场,开拓蓝海市场的一个秘诀就是,寻找细分场景。

用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1. 滞销的大批西瓜如何快速去库存?2. 新品牌的护肤品如何定位并找到销售出路?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前段时间,是西瓜的丰收时期,丰收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却成了瓜农的心病,因为这次的西瓜行情不佳,大批西瓜滞销在果园无法售出。

按常规思路,解决的问题就是进行大促销大优惠,以帮助果农的义卖形式进行销售。而本地政府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通过政府的媒体资源进行大面积的宣传,并号召各个企业购买当作福利回馈员工,以达到去库存的目的。

而我却有不同的思路。西瓜,除了吃,还能用来做什么?可以用来玩,用来当作一种娱乐的工具。而6月初刚好属于高考季,这时候,很多考生在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需要发泄巨大的心理压力(发泄场景),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体会,心里都压着一个大石头。

此情此景,将果园里滞销的西瓜全部卖出去,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陈叫兽的思路是,将西瓜当作高考生发泄情绪的玩具,每人拿半个西瓜,挖出瓜肉,互相砸,来倾泄高压的巨大压力。这样的消耗场景,西瓜的销量就不是一个一个的了,而是一吨一吨的,这时候,担心的不是西瓜卖不出,而是西瓜不够卖。

也许你会质疑:你这不是浪费食物吗?那么,我想反问你一个问题:让这些西瓜烂在地里叫做浪费,还是用来合理的使用叫做浪费?

如果烂在地里,瓜农血本无归,考生依然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处发泄,这是多方无益的局面。但如果通过某些商家举办这样的发泄活动,大批量采购西瓜,让瓜农得到经济收益,高考生的心理压力合理发泄,轻松应对考试,商家也获得了人流量,这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护肤品如何刺入市场?

前面提到,护肤品属于红海产品,常规做法就是主打各种功能诉求(美白,保湿,祛斑等),并在各大卖场做广告。

陈叫兽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为女性的各种生活工作场景提供新的护肤解决方案。

先分析女性所在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如果是上班族,每天面对电脑的辐射,肯定会着重对辐射方面的护肤能量补给;如果是经常出差,面对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又是另外一个需求场景,需要对紫外线进行特别的能量补给;如果是去逛街购物,就前面提到的特别能量需求场景,只需要普通的补水能量补给即可;另外,不能像其他护肤品一样的销售方式,而是以套装形式出售,并取相应的套装名称对应相应的使用场景。上班族,使用女神套装;经常出差,使用女王套装;和闺蜜逛街购物,使用萌女装;

——end——

作者:陈叫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小红书广告报价下降(小红书广告报价多少合理 粉丝不多)
下一篇:小红书素人笔记图片(小红书图文笔记合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