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代运营套餐价格表
409
2023-01-07
你的策划方案为什么越写越浆糊?
做人难,做策划人更难,做一个明白的策划人难上加难。
看看身边写策划的小伙伴,呆在小黑屋通宵达旦,好不容易见一面大概只能在卫生间!更让人心疼的是,常常半夜听到他们方案被推翻后摔鼠标的噼啪声!!何苦为难鼠标?
写策划方案考验的是综合能力,你需要修炼的还有很多。策划案常常被推翻原因有很多,不过大多是因为洞察、策略以及创意和诉求这几个地方出了问题,这四点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弄不清楚,你的方案会越写越浆糊。
清晰做事,明白做策划人,请随小僧一举扫清这些拦路虎!
洞察是一种思维方式
这两个字在别人口中就像一个玄学般的存在,好像谁都懂但谁都不会告你洞察究竟是个啥。
有人说洞察就是共鸣、是扎心、是共情,不过在很多策划小伙伴眼中,洞察大概就是整理数据报告或是问卷调查时找结论的过程。这些对洞察的理解也没错,但似乎又不是洞察的本质。
小僧以为,“洞察”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你做营销时必须要有的一个条件反射性思考模式。
洞察是营销人必须要有的思维方式,通过洞察我们发现相关事物之间尚未被认知的某种深层次、隐秘的底层关联。弗洛伊德曾说,洞察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也就是如果被大众普遍认知了那就不在洞察的范围了。
洞察不是洞见
你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有很多广告看后能引发强烈的心理共情,然而过段时间后你只记得自己被某个广告感动的一塌糊涂,但究竟是哪个广告?却怎也想不起来。
这就是广告本身有了很好的洞见,找到了隐秘的逻辑,但是这个洞见和品牌无什么关联或关联度太弱。
洞察既要洞也要察,营销策划要找的洞察,不仅要洞见目标人群需求、行为或人性中的某种深层次逻辑,并且需要在这种逻辑中厘清产品或品牌可扮演的不可或缺角色,这也就是小僧常说的营销逻辑点。
换句话说,洞察是要沟通目标人群和产品或品牌的,洞见隐秘逻辑,关联产品或品牌诉求,洞察发挥了桥梁的作用,找到营销逻辑点顺理成章连接受众和产品,让受众在特定场景中自然关联到产品。
洞察不是观察
经常听到有些客户看了一些方案后大骂,这叫什么洞察?!一二线白领就喜欢K歌吃喝?这群人有这种行为,其实只是一种现象观察所得即可,并不是什么洞察。广为人知的联系不是洞察,浮于表面的现象也不是洞察。
芸芸众生各种现象大量存在,洞察要找的是导致这些现象背后的隐秘原因,或者是各种现象背后的底层连接,进而关联产品寻找突破口。洞察常用的方法是,多重提问式思考,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比如上面的例子:一二线白领经常K歌吃喝,他们为什么这样?是自己放松还是工作需要,还是因为什么?如果是自己放松,为什么选择K歌或吃喝这种方式?如果是社交需要,他们选择这些方式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社交行为选择的方式有无不同 ,有什么不同等等。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找出背后的真正逻辑。
洞察看似是一个结果,但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掌握这种思维方式,你才能够找到更加准确、有效的营销逻辑,为你的策略和创意做支撑。
策略是一套打法
每天挤地铁上班,有的人选择排队等候依次登车,有的人选择站旁边推搡着往上挤,还有的人选择跟在身体强壮的大汉后面往上冲,这就是策略,为了快速挤上车,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解决之法。
策略是一套打法,是为了达到一定营销目的,而采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会有策略存在呢?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进攻蜀国街亭击败马谡,一鼓作气直逼西城,这时候诸葛亮无兵迎敌,但大军压城怎么办?
诸葛亮选择大开城门,自己强装镇定在城楼上弹琴唱曲。战国时魏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齐国便派田忌孙膑率兵救赵,怎么个救法?孙膑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没有直接去救赵国而是转头进攻魏国都城。
结果如你所知,空城计迷惑了司马懿,而围魏救赵也成为经典作战策略。可见,策略是根据现有条件和当时环境,整合、优化资源采用最行之有效的一套打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说,策略是为了在有限条件下最大化实现效果而存在的。
诸葛亮洞察到司马懿用兵多疑,而自己当下又兵力匮乏,同时利用自己用兵一向小心谨慎的形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便反其道而行之唱了空城计。孙膑洞察到魏兵包围赵国都城士气正盛,不宜硬碰,此时魏国都城是兵力最空虚的,自己去攻打魏都魏兵一定会返国自救,这时候趁机歼灭更容易,于是围魏救赵。
洞察给策略提供了支撑和着力点,策略有没有效,就看你的洞察够不够准。没有洞察,策略就是无头苍蝇,如果你的洞察流于表面的观察,那策略也只能是假大空的扯淡。
策略看似是很虚的几句说辞,其实是很实在的一套打法,好的策略,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在节省成本下取得最大化的营销效果。
创意是一项能力
做广告是一个脑力活,因为你不停出卖自己的脑汁,而创意作为广告行走坐卧必然挂在嘴上的东东,成为了吸走脑汁的黑洞。
忧伤的是,创意这玩意很难让人琢磨透到底是个啥,很多人说创意是旧元素新组合、是一个新颖性的想法、是灵光一现的点子……每天在接触,但似乎依然很飘渺。
小僧以为,创意本质上是一项能力,这种能力是用来解决传播问题的。
创意必须让营销策略落地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策略是幽默,那创意就是讲一个笑话。
可见,创意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闷头发想,而是在策略指导下,带着镣铐跳舞,让策略在传播执行中落地。创意偏离策略或是根本服务不了策略,即使再奇思妙想也只能是无效创意。
策略为创意指明了方向,没有策略指导的创意很容易沦为谁都能用、何时都能用的点子,也就是客户口中的为了创意而创意。
尤其是在策划方案中,你的所有创意都是在策略指引下展开的,否则策划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成为一个创意大合集,而不是策划方案了。
最关键的是,脱离策略你自以为是的那么多创意就没法解决传播问题,只能是拿客户的钱财满足自己的脑洞私欲罢了。
创意必须使传播效率提升
你可以砸几个亿让广告给别人重复洗脑,但这样很烧钱,而且很容易遭别人唾弃,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播”的思维。
而创意就不一样,不仅“播”,还能让接收者自发“传”,这就达到了提升传播效果的良好结果。
喜闻乐见的解说、出人意料的反转、扎心飙泪的煽情,都是创意能力的体现,渠道内容的匹配、节点节奏的把控、话术内容的优化,也是创意能力的考验,创意能力越高越能加速策略落地,越能花小钱办大事提升传播效果。
创意看似是一个点子或想法,但本质上是一项能力,一项优化传播路径提高传播效率的能力。
诉求是唯一核心
小学语文老师教导我们,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而你接触到的每一个广告,也都应该有一个诉求。
诉求是传播中强调的、企图说服或打动TA的传播核心。
有人形容,如果传播是特洛伊木马,诉求就是藏在里面的兵。也就是说,无论你的营销传播玩出什么花样,都是围绕着诉求展开的。
营销就像糖衣炮弹,糖衣是吸引别人关注的,告知诉求说服别人才是目的。传播诉求有产品功能诉求、品牌形象诉求、竞争诉求以及营销诉求这四类,传播诉求不用,传播采用的策略和创意自然是有差别的。
诉求是传播的唯一核心,也就是说,无论洞察、策略还是创意,都是为了把诉求传递给消费者。
这四点相互联系和影响,不能单独割裂,洞察是为了形成恰当的诉求或寻找让诉求恰当传播的逻辑点,策略是用行之有效的打法让这个洞察得以传播,而创意就是具体怎么传播确保这个策略能高效、真实落地,最终让诉求传达给消费者。
举个可能不恰当的栗子:最近圈内瞎造概念引发集体吐槽,很多人写文章吐槽,或是发朋友圈表明态度,甚至吃饭聊天也要骂两句。
你如何也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反感?(这是诉求)
你仔细一想,今年“私域流量”老早就被吹上天,但剥离华丽的概念背后,那么多人想说的,不过是用朋友圈割韭菜带货。你还想起了之前新闻报道很些微商四处加好友,问你早午安、吃喝、身体状况最终都是为了卖货,甚至还有抠脚大汉冒充美女的乱象。(这是洞察)
于是,你结合自己对私域流量这个概念的不满和对微商乱象戏虐的联想,决定写一个段子来表达反感。(这是策略)
然后你写道: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这是创意)
这就是洞察、策略、创意以及诉求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抓不住重点,跳脱出来才能明白它们的本质!希望你扫清这四个拦路虎,明明白白做个策划人!
以上希望能给你启发。
作者:小僧鲲鲲,让营销没有难渡的劫,阿弥陀了个佛~
来源:营销禅修院(ID:mandc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