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代运营套餐价格表
358
2023-01-22
六个方面,聊聊社群运营框架
文章从社群定义、社群要素、社群运营、社群活跃、社群营销价值以及社群孵化指标这六个方面展开,分享了作者对社群运营框架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这篇文章,我想讲的,是关于社群运营。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学习类网站上都有着关于社群的解释以及运营方式,网上随便一搜,都会有几百几千条文章链接。
社群运营之所以火至今日,其生长和壮大也存在一套自己较为独特的逻辑和运营路径。
接下来,我将从社群定义、社群要素、社群运营、社群活跃、社群营销价值以及社群孵化指标这六个方面来讲讲我对于社群的见解。
社群
社群这个词,似乎在16年开始火起来。为了跟上风口,不少企业、自媒体都开始着手社群营销,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组织群,将粉丝、目标用户、种子用户等都拉进相应的标签群内,开始培养、活跃、做营销、变现。
如果跟着以上的观点来看“社群”的定义,简单地说,也对。但是再严格点来说,“社群”具有十分强烈且鲜明的的自身特点性,即核心价值观。比如说这个社群的核心价值为 做好看的PPT ,那么很明确,加入社群的用户都是喜欢做PPT的,以此为基点加入。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把PPT做的好看,且会有老师,大V等来帮助教学,大家在这个社群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么,问个问题:一个代购,明天就飞韩国了,想拉个群让大家扫码加入,然后想买什么群里直接发图或者群里小视频直播,让大家来购买。这个群算社群吗?
来分析下,加入该群的用户的确是想代购,拥有相同的目标。但是,这个社群没有管理者,即缺少管理规范。其次,这个群从本质而言,是以销售为目的,并不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点,所以很容易被消磨殆尽。它只是一个简单的 代购群。
社群要素
对于社群而言,我们要了解它的运营,要先去了解它的几大要素。
1.同好
同好,在上文解释过,即相同的爱好,相同的核心价值观。当然,仅基于社群。当你想建立社群,你需要明确自身社群的核心价值,从而再去相应的渠道去拉拢这帮人,在推广的时候更能把握渠道投放的方向、运营内容的倾向性以及噱头的包装点等。
2.结构
简单分为以下四个点。
组成成员 (需要有阶梯性)交流平台 (可以是QQ群,微信群)加入原则 (设置相应的门槛)管理规范 (完善群规等)
3.输出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
用户加入进来,交友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学到东西。我相信绝大部分用户最初的初衷,一定是抱着学习兴趣加入,而关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线下的沙龙聚会,认识到许多名师等都只是强弱不同的助推剂而已。
所以在社群里,一定要有干货输出,让用户能够看到内容,从而产生学习欲望,推动用户与社群之间的联系以及粘性,再由学习转向用户之间的探讨,将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转化成面。
4.运营
决定社群的生命。
社群运营
社群运营的好坏,决定了社群能够生存周转多长时间,然而社群生存的把握,更多在于社群成员间的情感把握。用户与用户之间,还是用户与社群之间产生情感,才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作为运营方,我们更应该不断深化和重复某些运营动作,从而加强仪式感和参与感,进而提高用户在社群的归属感。
1.仪式感
每当有当新人加入,管理者应该有所表率。比如刷屏般的发出:欢迎新人!!(配上喜庆的表情包也可)
对新人而言,新人能感受到组织和成员对他的重视以及饱满的热情。
对成员而言,成员能够了解到有新人加入组织,就有新朋友了。
对组织而言,这个重复性的动作能够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的话,那么对于组织氛围而言都是极好的打造与培养。
2.参与感
培养参与感,能让成员更好地融入这个组织。当然浅层的参与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应当让成员们拥有主人翁意识,大大小小的活动要深入参与,一起打磨产品,沟通业务流程,这样在活动正式举办或者成功时也会享有幸福感。
同时,对于成员而言,我们也需要更进一步的精准运营。成员是分金字塔型的,我们更需要抓住金字塔中上层的用户,做好用户关怀,抓牢他们的参与感。比如不定期的邀请这些人来企业内部参观,与品牌内部人群接触探讨分享,增强品牌认可度的同时,提高参与感。也可让他们在群内分享所学所得,增强曝光度,打造自身IP。
3.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让用户在社群里所得到的,超出他原有的预期,再加上所得的幸福感。社群带给用户的,除了持续输出的干货知识,还有大大小小的活动参与,成功之后的成就感,社群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知后达成的友谊连接,以及在社群中培养成的习惯等等,都让用户潜移默化地融入这个组织。对于运营者而言,当用户觉得离开这个社群所需要的成本很高时,那么就成功了。
社群活跃度
社群的活跃度,是评判社群是否沦为死群的一个指标。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单单由管理者来产出内容,用户默不作声地吸收内容,那么久而久之也会沦为一个死群。
所以,我们要鼓励用户产生UGC内容,或是主动分享好的文章在群里,让用户尽可能地多说话,让用户与用户之间发生关系。
1.鼓励机制
对于积极分享的,要做好积极且及时的反馈,这样能提高用户的幸福指数。并且可以用奖品、积分等形式回报用户。举个例子,早期虾米音乐,小米社区这几个以话题、兴趣为中心的社区,对于内容生产者的激励,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员工,高管甚至ceo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到社群中心给用户点赞、评论,通过这种及时反馈+情感纽带的方式维系种子用户。
2.用户关联性以及强引导性
想要用户主动参与,需要让内容与用户相关。试想,一个东西,我懂都不懂,谈何分享。所以我们输出的内容,要切合用户,做好准确的用户分类和用户画像。且在产品的各种层面要加强引导。例如进入到app页面,“发内容”这个按钮应该是最显眼的,暗示用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3.名人背书
在大V进行内容制造分享时,多制造些话题分享,并参与讨论的回复等,并获取大量粉丝关注。当你看到大V持续发内容从而获取大量关注的时候,你觉得你要向他们看齐的意愿会不会更加强烈,从而更加主动去学习。
4.营造氛围
社区需要营造出人人都在分享的氛围,即不断的制造话题,借助话题引发用户参与的意愿。要知道,在一个大众型的话题面前,用户的表达欲望和参与欲望是会显著增强的。
社群营销价值
社群营销能火且延至今日,必然有它的价值所在。
1.感受品牌温度。
社群的存在,能让产品更加直接地展示自身的特征。
2.刺激产品销售。
每天的社群营销活动感染,能够激发人们的购买冲动。
3.维护顾客粘性。
社群应圈住用户,让其更深度地参与到企业产品的反馈升级和产品推广。
社群孵化
有人会问,怎么样才算孵化成功呢?
基于个人经验以及相关借鉴和咨询,可从以下指标判断。
社群人数不少于200人,群人数过少,本身该思考有问题所在,且不利于后续拓展。社群成员呈金字塔型分层,即群角色明显。在群内可区分出哪些是管理者,哪些是大V,哪些是入门小白,从而更好进行精细化运营。社群在建立前期每天应该有不少于20%的成员参与互动,中期和后期每天都有相应的话题探讨(非毫无相关的话题),人数不能过少,需持续三个月左右。对于社群培养的习惯、分享等,应有部分成员坚持打卡,并由管理者定期进行群内激励,从而形成动态自生长。社群内成员熟知群规,极少地出现违规现象等,并且探讨的话题以社群核心价值观为主,不跑题。
如果达到以上指标,那个这个社群可以算孵化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