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速死17上半年,细数那些交替的风口与泡沫

网友投稿 324 2022-10-25

速生速死17上半年,细数那些交替的风口与泡沫

速生速死17上半年,细数那些交替的风口与泡沫

这样的对话,也许就在你的家门口、某个星巴克的角落,但是你已经见怪不怪,这语气在过去三年里再熟悉不过。

整个上半年,速生速死,我们的商业科技创投圈,在不时出现的细小“风口”和迅速证伪的破灭中交替渡过。

在过去一年的资本寒冬中,泡沫崩裂,公司倒闭,大多数“炮灰”们学会了冷静和聪明,不会脑子一热就跟。

但是他们也渐渐迷茫。回顾这半年,有哪些明显的趋势呢?

一、双创热可能回归

还记得中关村创业大街曾经的门庭若市吗,还记得资本寒冬里后来的冷清吗?但是现在,创业的热潮可能回归。

前两年,人们对创业最主要的嘲笑点是:创业五年,不如买一套房。

而今,伴随着一二线房市明确的冻结锁死,创业可能成为阶层逆袭的唯一手段。

于是圈子里开始传闻,抢项目的投资人变多了,很多资金到了要出手、能出手的时候,融资难度大大降低了。个人猜测,这或许也是因为:过去两年里,大量失败的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大量迷茫的投资人开始转型成为FA,大量没法进入楼市、股市的资金开始进入创投圈。

简言之,不是好项目变多了,而是人傻钱多变多了。所以有一点“风口”苗头的地方都可能被哄抬。

但这个热潮只是“可能”回归,伴随着美元全面加息,更多的不确定开始出现。所以如果没热,你也别怪我说话放屁。

二、娱乐在抬头

“口红效应”告诉我们,当经济开始下行的时候,口红就开始畅销。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2017年,唇妆果然成为彩妆线上市场的亮点。

是的,当中产阶级陷入巨大的前景不明、阶层屏障和焦虑感中,娱乐和消费开始重要起来。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互联网红利主要集中在工具和平台领域,打的是”效率提升”,是帮助我们省时间。

现在我们各方面的效率已经前所未有地提升,甚至有一些领域“效率过剩”了。

于是城市人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稀缺和低效,而是效率提升过后的快节奏、浮躁和焦虑并行的生活状态。工具的升级,使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越来越不需要熟人关系的协作,孤独感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强。

此种背景下,消灭无聊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会是一个重点,“省时间”省出来的碎片化时间,终归会浪费在美好而快乐的事情上。让多巴胺、心流和内啡肽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娱乐开始贯穿社交、内容、电商等各条赛道中。

与实用工具型产品不同,娱乐难谈“刚需”,但是往往“流行”。它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潮流性和周期性。

一开始是单机手游,比如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

然后是陌生社交,一时间人人都在“约”。

接着是内容平台的崛起,比如爱奇艺、今日头条、喜马拉雅。

到了去年,人人都在直播了。

到了17年,一个明显会破灭的泡沫就是直播(秀场),因为围观美女加打赏这种娱乐方式不再流行了,屌丝和土豪都觉得没啥意思了。

17年的娱乐热点是“游戏+社交”,代表案例有王者荣耀、狼人杀、派派。事实上16年的球球大作战、贪吃蛇、阴阳师,已经展现了这样一种端倪。

游戏社交的特点是:

以群体性的社交沟通作为游戏的重要组成、手段和形式。游戏就是社交,社交就是游戏。 利用碎片化场景,就像扑克牌、立刻就可以玩。 玩法上的通用性,男女老幼皆宜。 快速的游戏变现机制。

这一波热潮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玩法,更加好玩,更加接近真实社交。

那么未来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像三国杀、流行了两年就没人玩了,一种是扑克牌模式,会一直有很多人玩,成为未来人们破冰的标配。

如果是后者,最终的玩法可能能支撑起一个新的陌陌,并且引发可怕的跟随。

三、新实体闪击线下

由于目前的创投圈创新乏力,加上阿里腾讯令人绝望的垄断能力。人们纷纷认为传统的“线上红利”已经不再具备,新的机会在线下。

但是,经历了o2o和团购的惨败,创业公司越来越不倾向于通过平台对接已有资源,而是自主创造新商业实体和模式。

他们越来越不愿意b2b2c,而是不带那些传统商户玩了,直接2c。

如何直接2c呢,关键在于做出完全不同的“新实体”。你是ktv,那我简化一些,简化到只有一个电话亭那么大,让一个人在里面唱,依托移动支付实现无人值守,人工成本大大降低,这就是迷你k。

这一波的代表是名为共享经济的无人分时租赁,特点是:

高频刚需规模快速部署。 弱线下依赖,单车、充电机柜这些,不需要搞定小b,直接铺就行。 小额支付快速回本,租赁押金等现金玩法。 无人值守、网络化、标准化,成本看起来可以压得很低。

只不过,由于资本市场一哄而上的尿性和一些国人堪忧的素质,共享经济尽管理想上的财务模型很漂亮,但饱和竞争开始后,实际日常补贴运维成本其实很高。

你看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迷你k,背后的思路是一致的,我的每一个标的物都是一个“无人租赁加储蓄银行”,放在那里自动增值,然后引诱资本疯狂追逐。

共享单车的发展基本延续了我年初的预测,最终只会有2-3个大家伙胜出,而其他的小玩家连卖给大家伙的资格都没有。

这一点,应该会在其它类似领域复制。如果你不是被腾讯或朱啸虎们选中的那个人,建议尽量远离。

四、中产焦虑是着眼点

可怜的中产阶级,因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焦虑,正在成为被收割的猪。

向上的阶层通道不顺畅,“城堡的大门”仿佛关闭了?

向下感觉随时可能滑落,变得和底层屌丝没什么区别。

那么接下来会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卖阶层门槛、强化阶层固化,常常是一些价格高、毛利率高的类奢侈品,还有一些“生活方式的标签”:有没有喝过喜茶?现在又有了丧茶哦!

另一个是弱化阶层门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小镇青年以低价格获得”上流阶层的服务”。买不了lv,就买轻奢吧,没法买到最潮的,就“快时尚”吧。

不过也有不好的消息,有没有注意到:聚焦中产人群的垂直电商平台们,他们最近的“声量”在减少,大平台的声势越来越大,是什么原因?

五、内容创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内容创业,应该是app、公众号之后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向,毕竟门槛相对较低(做得好很难),17年各个平台对好内容的争夺和馈赠增多。

但是需要注意,内容创业出现了巨大的风险点:

微信和苹果围绕“赞赏”问题激战,结果是付费阅读迟迟无法退出。未来很可能ios上的内容付费,都免不了被苹果37分成。 近期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内容创业的系统性风险大大增加,这就不多说了。

这就导致内容创业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后来者越来越愿意选择跨平台战略,并把重点投向微信公众号之外的平台,这既是分散风险,也是因为公众号红利确实消失。 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已经证明的、相对稳妥的模式,稳步发展,但不会太快爆发。别看各个平台卯足了劲,实际上模式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路。 微博微信之外,新的粉丝维护和流量触达手段会兴起,比如小密圈、饭团。

六、短视频出现泡沫。

与其说,短视频是未来,不如说“视频的短化碎片化”是趋势。短视频领域我们可以看到:

PGC模式已经成熟,制作精良、创意突出的短视频确实成为爆款图文之后最好的流量吸取手段。但是风险在于,玩家已经太多,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出现“头部”,变成“新头部”的难度大大增加。 UGC领域,陌陌、快手、火山抖音、微博大打出手。然而快手这样的成功,在于社区氛围的长线建设而不是短期催熟。他建立了一种能让普通草根凭内容红起来的机制和氛围,就算你火山可以挖走mc天佑,我的社区氛围还可以产生n个。 想做mcn的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内容生产者。这就好像小程序还没一个成功,想做小程序分发、外包、培训的倒是出来好几个。这就叫金子还不知道有没有,卖水卖工具的先起来了,大家都在想着取巧、做容易的事情,中国人酷爱投机的本性可见一斑。

七、人工智能短期被高估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会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方向,是未来。

但是今天的“哄抬”似乎有些过度,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言必称人工智能”,这个时机是不是早了?

同质化竞争的项目做多了,都想着人工智能有“技术壁垒”,可是真正有用的技术壁垒哪里是一般公司可以取得的。

智能硬件肯定是未来,但是14年就热炒,结果死得爽吧?

vrar肯定是未来,但是去年就热炒,结果怎么样?

从智能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类基于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创新突破的案例:

常见于富于创新文化的西方社会。 常由底蕴深厚的科技公司完成,而且其中多半是大公司。 一家公司成功推出“标准化”的新产品后,多数会开源,最终对其他炮灰产生毁灭性地打击,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苹果、一个安卓,前面的黑莓、诺基亚、palm都没戏了。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没有足够证据,但我认为今天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着实不小,真家伙肯定有,但瞎掰的绝对多得多,最后可能是绝大多数死掉、赢的卖给大公司。

八、营销方式的变革

我有一个朋友,号称身家几亿,没事开着法拉利到处泡妞。

他是做渠道流量的,简言之就是帮那些创业公司刷数据的。

他最爱说的是,因为有很多投资人傻呀,他们的钱通过不靠谱的创业项目,最后全转移到了我这里。我不需要融资,他们的资都在我这里。

没办法,创业公司要刷假数据,投资人也需要假数据来骗接盘侠,而刷数据的成了大赢家。整个双创的盛世,有一部分是假数据撑起来的。

但是,伴随着ios11的推出,这类公司可能不再具备红利,简单粗暴地刷数据会行不通了。

这时候,事件营销、病毒营销会前所未有地重要,增长黑客会前所未有地重要。

通过制造一个传播性、话题性极强的事件,引发病毒传播,会是未来产品放出“声量”主要的形式。

传播为王,人性为后,数据为尊,一个新的创意时代正在到来。

九、新媒体开放之路减缓

大的范围内,报刊杂志已经纷纷倒下,接下来是电视台,再往下纸质图书出版的未来都会堪忧。

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

旧有的体制,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像电信面对微信一样孱弱。

但是,新媒体也意味着更大的信息管控难度和风险,所以短期内会有反复,对国家来说这个车得开慢点,开到体制已经可以成熟驾驭。

所以最近坊间传闻,政府开始给衰落的传统媒体输血,充实舆论阵地。而同时,针对部分新媒体的管制封杀不会停,会更严厉。

我们做创业的一定要有一个觉悟:虽说从长远的角度看,市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市场不等于资本,在国家的力量面前,资本的力量没那么牛逼。

所以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耍小聪明、以为国家暂时没有管制,就没什么,就可以去钻漏洞,管制会有滞后性,但一定会到来,而且一来就不容抗辩。更何况这两年,国家对互联网新事物的反应在加快。

国家如果动手,p2p死了,直播也会很快,大v和自媒体也别太有存在感。像金融、媒体这类有可能触动国家核心利益的东西,确实你得悠着点,不要作,否则要死肯定分分钟。

这年头,活着不好吗?

以上,就是针对上半年,我能看到的大概趋势,都是些眉目,毕竟数据有限、信息有限,能力更是有限。

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比某些投资人(划重点,只是某些)讲的实在一些。

毕竟,中国的很多风口从来都活在投资人口中和媒体公关中,并不需要特别符合事实数据和逻辑常识。

而对于看到资本回暖就兴奋不已想创业的人,我想提醒一句:

你真的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了,还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我要告诉你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大多数人哪怕做到了高管,骨子里其实也就是个执行者、是个职业经理人,创业其实和你没啥关系。

虽说创业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短期看找钱最难,但从长远看,找方向是关键,真正有洞悉眼光的人是极少数。

千万不要以为融资胜利就是创业成功,从长远看最终的创业成功基本都是因为创始人的眼光。

而那些没眼光2vc的就算背景再光鲜、再会融资,后面也不可避免会走到坑里。一旦失败,不论早期融资多么顺风顺水,投资人翻脸抛弃你的速度都会超过想象。

他们只把你当做正常概率,你却很可能得背上百万千万上亿的巨债,想清楚了吗?

一定要有脑子,不趋短利近利,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盲从于台面上的“主流”观点,不要蠢和懒。

以上的话虽糙,但都是真心话。有时候,我对蠢和懒的人有些缺乏容忍,但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至少常常是善良的。

这个时代都不容易,我们善良就好。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张俊  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从4个维度入手,让信息流广告精准触达用户
下一篇:知识薯最新发布 | 可能是只有1%的人才知晓的国家公园👇🏻 - 小红书运营-加一种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