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品牌投放
504
2022-11-06
房价普涨背后,三大金融风险正在悄悄转移!
房价在持续上涨,表面上看一线城市上涨的幅度要高一些,从而拉动了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上涨。而实际上,本轮的房价上涨与以往不同,这次是上面发起,中间特别用力,银行助推,最终谁会买单?
在 我看来,这轮持续时间或许最长涨幅最大的房价上涨,正在或已经完成了金融风险的转移。从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地方融资平台的金融危机、到银行不良贷款压 力,成功的转移到炒房客,再到普通的购房者。最终为本轮房价买单的还是所谓刚性需求的普通老百姓和相信房价永远会上涨的房产投资者。
有人说这是一轮财富的大转移,表面上看没错,向有房人转移,深层次看根本不是这回事,高回报伴随的当然是高风险,再说,出台政策绝不仅仅会为有几套房子的人去制定。
三大危机渐行渐近
首先,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隐现。长 期以来,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最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遭遇寒冬,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投资热情骤 降,今年以来,企业更是不仅不投资,反而归还银行贷款,把资产变现存入银行,这是形成今年以来狭义货币M1反常规暴增的最主要原因。
根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5年中央和地方债务余额总量大概是26.2万元,除以2014年的GDP 67.67万亿元,可以知道,包括政府总负债率是38.7%,与欧盟的60%红线总比,不算高。不过单看地方政府负债率,则并不乐观。2015年年底地方 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除以全国GDP总额,则达到23.6%,远超美国地方政府13%~16%的负债率上限,也接近加拿大的25%上限,无疑是相当高 了。
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但贵州省和辽宁省的债务率分别达到120.2%、197.47%,超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划定的100%债务率红线,此外,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债务率分别为111.23%、104.7%,也略过红线。
部分地区和省份已经出现地方债危机。而这些地区大多是老工业基地,边穷地区,在整体经济处于下滑周期,极其容易出现地方债危机。在这些地区出现辖内企业的债务违约不足为奇,比如辽宁省内的某些钢企。
其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累聚。所 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 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 司(简称“城投公司”)。
地方融资平台早已有之,只是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核裂变式膨胀。在2015年之前,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举债主要靠这类城投公司举债。2011年爆发的云南城投违约事件首次引发公众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注。
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后来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影子银行等纷纷成为其资金重要来源。经过后四万亿疯狂扩张,现在城投公司正在规范,但是,聚集的风险不可小觑,特别是实体经济低迷的状态之下。
其三,拖累银行。无论是地方债,还是地方融资平台,商业银行都是最大的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提供方。
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介绍说,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这离世界公认的警戒线60%已经很接近了。
最近几年,银行和资管公司,以及影子银行等,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纷纷转投地方融资平台,在金融机构看来,与其他载体相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对安全。
金融机构的争相涌入,也让其融资成本逐步降低。
拉高房价的内在逻辑
短期内解决上述三大风险是不大现实的,只有一招可以完全化解,就是地方政府能够高价卖出、且只有政府才能卖出的土地。
这就需要房价能上涨出去,因为,越是上涨才会有人买或者炒房子。接下来才会高价卖地,才会在各地出现所谓的地王。
于是,在去年底,高层提出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口号,住建部紧急全面部署,再接下来就是降低首付比例,也就是加杠杆,再接下来就是韭菜们要干的事儿了,拿出在银行的存款或者借钱买房子。
目前,基本形成了房价普涨之势。三大风险也就迎刃而解了。大小地王在各地出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得以缓解,在反腐高压之下,敢打这块肥肉主意的会减少很多,起码不敢直接拿走或分了。
整体而言,政府卖地收入大幅度增加会减少地方债压力,但是,这依然不能解决各地不均衡的现状。比如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等地,这些地方已经出现鬼城,空城或半空城的情况,这些地方的土地依然不好卖,这些本来就存在债务危机的地区依然存在危机。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本来债务负担就不是很重,现在卖地收入又高了,这些钱对这些城市而言属于锦上添花而已。
二线城市也是喜大普奔,房价上涨出现了很多新名称,比如:南京、苏州、厦门和合肥,被称为“四小龙”,这之后是广州、杭州和武汉,被称为“三叉戟”。
房 价飞快上涨吃相也太难看了点,地方政府的土地也不是能无限提供的,韭菜也得一茬一茬的割是吧,于是,各地出台了所谓的宏观调控政策,无非是饥饿营销而已, 比如限制土地供应,地价如果是商品且属于垄断供应的商业——限制供应只会抬高地价而已;上海最聪明,让限制夫妻共同购买房子,那好,假离婚多好办,这样本 来只能卖出去一套房子的现在开发商可以卖出去两套了,卖完了库存再高价从政府手里买地。
地方融资平台获取银行贷款,或者其他途径融资主要的抵押物就是地方政府手里的土地或者财政担保,但是,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卖地收入。
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也就解除了。
再看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的贷款最大的去向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地方融资平台,今年最大的投向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国企央企有中央财政兜底,很多企业还是地王,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在高地价下已经悄然化解风险了。
住 房按揭贷款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我当记者那会儿第一个报道过,银行的压力测试显示,可以承受房价下跌30%,后来刘明康说还不止。大不了,银行把你的房子 都收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成立的。当时,按照四大行分工建行主要承担住房贷款和开发贷,它的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被 剥离了很多在当时的不良资产,比如烂尾了和写字楼住宅等,后来信达靠这些“不良贷款”躺着赚钱了很久。
网上流传很久的一个段子:过去一年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哦还有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当房子还在玩击鼓传花游戏之际,棋已下完。我看到韭菜们还徜徉在成长的喜悦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