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素人投放
601
2022-11-17
喜马拉雅再涉总局黑榜 音频UGC难出知乎
今天不少媒体都援引微博爆料,称网信办、广电总局正在进行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并贴出了一份“非法视频类软件名单(客户端)”,共列出了81个APP,多数是因为播放境外节目上榜。
考拉君本来以为,一份爆料名单嘛,小事儿。结果搜素相关资料时,俺发现百度搜索输入“广电总局”,跳出来的第一行字就是“广电总局公布81个非法视频软件”。还真是挺火爆啊。
在名单里,大部分是视频软件,另外比较多的是听书类APP,以及个别音频软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知名的几个音频APP里,只有喜马拉雅一家上榜。
自行下架后被打脸
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产品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和央妈与互联网金融有点点像,但明显更剑拔弩张些。不管是盒子、还是APP们,从这个角度讲的处境都不甚妙。
相对来说,视频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各家都有相应的策略解决版权问题。音频行业则仍处于成长期,今年的几次混战、下架事件,都和版权直接相关。而在类似问题的解释上,话语权显然在当局手里。
有趣的是,上月底,喜马拉雅还在向监管层示好。
版权局几乎每年都有次“剑网行动”,功用是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今年还出台了所谓最严的版权令,喜马拉雅曾在上海的剑网行动总结会议上亮相,表示下架3万首左右无授权音乐。资料显示,除搜狗和蜻蜓FM自查未发现无授权音乐外,阿里音乐、多米、荔枝、考拉等也都有自行下线。
结果这就出现在广电总局的黑榜上,颇有些打脸的意味。
喜马拉雅做UGC起家,后来靠做聚合迅速扩大SKU和影响力,站上了现在的位置。但埋下的隐患是,对节目的把控度不高,虽然后来也组建了审核团队,但类似的无版权问题、非法节目问题仍屡次出现。
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音频UGC,似乎站在了风口上,但又似乎走的没那么顺畅。
音频UGC难出知乎
在国内,最成功的UGC模式莫过于知乎。此外,逗比领袖糗事百科、以及蚂蜂窝、在路上等游记攻略也是UGC比较成功的先例。
但音频UGC要做到知乎的程度,中间阻碍太多,版权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前面提到了今年的最严版权令,但更多针对的网络音乐,而音频节目的版权则要比音乐更为复杂。今年音频APP们已经遭遇过几次app store下架事件了,根本原因也是版权之争。
举个栗子。今年很火的小耳朵乃们知道伐,《左耳》的广播剧还曾引发了喜马拉雅和酷听的撕X。酷听表示他们拿到了作者饶雪漫的独家授权,指责喜马拉雅盗播,还晒过授权书。
实际上,有内容生产就有版权问题,UGC应用到任何行业,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现象。音频行业的版权之争如此严重,更多是由于音频UGC本身的一些特点。
一是,音频不像文字一目了然,用户需要听一会才能确定是否优质、或者是否喜欢。而UGC本身是质量层次不齐的,节目不好会伤害用户体验,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好节目的争夺更加激烈。
二是,做音频电台面对长尾需求,势必需要SKU丰富度。但目前的成熟播主依然有限,供需矛盾下自然有争端。
三是,播主的收益问题依然待解。只能说,大家都还在尝试阶段,真正收益可观的播主屈指可数。
四是,音频类的版权猫腻很多。即使拿到了版权,也不代表有排他性,而很多所谓“排他版权”最后则发现只是首发版权。此前 多听被喜马拉雅投诉,就曾以此反击。以郭德纲作品为例子,在签给喜马拉雅之前,郭德纲团队曾授权给超过十家分包机构,实际上是这些分包商找到各家FM签了 版权协议。
反观其他UGC应用比较成功的行业。知乎同质性竞品很少,而且用户中匿名人士不少,本身所呈现的钱味儿没那么重。蚂蜂窝等旅游攻略类则通过编辑审核等方式介入,另外多数网友的出行和游记频次仍低,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所以,音频UGC想出一个知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拼节目数、用户数外,更需要解决的是行业本身的版权争端、播主培养、分成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如今,资本热潮退去,裸泳的人可要注意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