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烧钱200万到融资几百万:一个小团队真实试错故事

网友投稿 335 2023-01-15

从烧钱200万到融资几百万:一个小团队真实试错故事

从烧钱200万到融资几百万:一个小团队真实试错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小团队创业试错故事,在半年时间中烧掉了团队的自有200万资金,也成功趟出了自己的路,顺利在最后一刻拿到融资。本文将来看看他们如何复盘自己烧掉的200多万,又如何在资本寒冬下,拿到数百万天使融资。enjoy~

作者:常丹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2018年4月是团队的“初识”阶段。

开发的第一款产品是IP live《最火IP话题板》,类似IP社区题材,后来发现这个事情不能做得像APP一样太重,就没再继续。5月份开发了数独游戏《数独九宫格火锅》,产品一般,但每天的自然量不断增加,我们嗅到了流量红利的味道。

2018年7、8月份,是我们的“感知”阶段。

也是做了这两款产品后发现,原来通过裂变分享,获取用户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是0成本。不管是六字绝还是八字绝,裂变这套玩法我们自认为还算玩得不错。

9、10月,这个时候我们从“感知”进入到“不惑”阶段。

又开发了《每日步数换钱花》、《你运动我送礼》等步数类产品,这两款产品在当时都是高留存,然后流量变现,新增次留可以到40%,活跃七留超过60%。

后来,又去开发小游戏项目《车神2》、《球球世界大作战》等,产品做得很一般。目前《球球世界大作战》每天还有1000左右的新增,分享率10%,但留存很差。

这个过程,让我们知道开发小游戏团队没有这个基因,或者说不适合。

2018年11月进入到“洞玄”阶段,开始不再满足于自己做产品,当然也是由于团队不擅长的原因。这个时候,就开始重新思考适合团队做的事情是什么?内部也是复盘过多次,到底接下来要做事情的方向在哪?

后来,忍痛弃掉之前开发过的所有产品,我们也曾是拥有过100多万用户的团队。

12月,是我们“知命”的阶段。

所以我们现在还做了孵化器的业务,招人、打磨产品,最后打包完整交付给他们。

从11月份往服务To B方向转型后,团队也稍做了优化,20多人调整到10几个人,公司基本盈亏平衡。

1月份资本寒冬下,我们也顺利拿到了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是前海中财,一个很有实力的投资方,但在国内比较低调。

那么,一直都是试错,我们做对了什么?

大家玩什么,我们也去开发做尝试,虽然没赚到钱,我觉得值得。因为如果不是快速进入,快速尝试,我们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把微信生态能玩的东西都摸一圈。

再一个我认为对的是“流量判断”。

所以,很早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摸索,针对线下的智能娱乐终端设备进行布局,如按摩椅、唱歌机、售货机等。

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只是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同时流量也没有线上裂变增长的那么快。

试错的代价就是逼着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给到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新的创业的机会点往里冲的时候,一定要基于本身团队原有的基因和擅长的领域,才有鱼跃龙门的契机,或者是奇迹。

但一切又都是不确定性的。虽然,在C端产品上绕了一大圈,但这个过程,打磨产品的经历非常宝贵,也算是我们用重金买来的经验。前面开发产品的经验,现在来看,可以全面帮助客户避免采坑。

现在回忆一下,当时团队确实不应该尝试开发小游戏,那个时候像是着魔一般,看到行业有特别好的小游戏点子,我们也想尝试做出来。

我相信当时大家感受到的市场氛围,也和我们一样,什么都想尝试。

从2018年4月到年底,我们投入差不多有200多万,那时候投入的钱也没赚回来。

当时,我看到的大部分做产品的团队,应该都没赚到钱,赚钱的团队比例超不出10%。做小游戏的多数团队也是亏钱的,当然小团队是略微赚了些钱的,比如3-5个人的团队,但大平台赚到钱的非常少。

2019年微信公开课pro上也说,有11款小游戏安卓月流水过千万,微信团队也认为这是超出预期的目标。

我们虽然转型做To B端的服务,竞争很大,但机会也很大。

我们主要服务客单价2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客户,当客户有5万以下的需求时我们都会推荐给微盟、有赞、极速应用等平台。

我们认为有这样需求的客户是增量市场。

我们一直在摸索线下场景流量,因为线下流量,才有机会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线下的智能娱乐设备终端,这些设备大多都在机场、学校、高铁、办公区、医院等场景。还有我们跟全国的网咖店,共享充电宝等也一直在深度合作。

所以线下的终端流量,我认为机会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2019年大的方向。比如唱歌机、共享按摩椅、售货机、我们就是针对这些线下场景的设备,去链接用户。

因为现在广点通的广告投放,只是大概地理位置的锁定,是基于LBS某个点,并不是立体的。我们去覆盖终端的智能设备,可以拿到用户更具体的位置,比如他在商场的第几层什么门店的门口,另外还可以预测用户,在这个时间点是要看电影,还是去吃饭,还是要去哪里?会有这些维度的判断。

我们的合作方基本上都是自己布控的机器,机器铺的比较多。同时,我们还能进入他们的系统,相当于也是广告投放的形式,和他们是分成的关系。

所以未来发展这个方向的渠道流量,我们把客户量做起来必须签约独家,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只是现阶段还没到那么美好的状态。

但是自从微信公开课pro张小龙讲完之后,大家基本就解决疑惑了,创业团队着急没用,只能跟着官方慢慢磨,看谁能扛到最后。

现在我们也已经在参与支付宝生态了,过完春节回来也会尝试一下头条生态。但百度生态我们没有AI的基因,参与不了。

现在我们的心态是放弃开发伟大的C端产品,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定制开发的技术效力;营销顾问人员体系建立;全案服务的口碑宣传,以及线下流量的布局。

作者:常丹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好的春节广告,不一定把观众弄哭
下一篇:上市才两年就年销售20亿的小罐茶,仅仅只是靠广告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