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关键词热度
514
2022-12-05
节日营销,如何挽救消费?
品牌才能真正蹭上节日的流量,进一步丰富其内涵。这样的话,节日营销便能够成为隐藏着消费者意识中的一个点,唤醒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品牌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林川
来源:品牌头版
刺激消费,成为了当下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于是我们看到,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都行动了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就是向消费者直接发放消费券,通过补贴的方式刺激公众的消费情绪。
试图在乘数效应下,拉动消费的增长!
为了刺激消费的增长,品牌方面也是无所不用办法,尽可能的增加商品销售保证现金流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商家寄希望于节日营销。
从某种程度上说,节日营销正在被各大品牌奉为“良药”。
01 “节日营销”背后的套路
2009年,淘宝商城选择了一个靠近年关的日子,纠集了27个商家做了一场网络促销活动,结果发现效果出奇的好,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万元。在那之后,“双十一”不仅仅是光棍节,更是购物狂欢的代名词!
如今回过头看,首个双十一的效果为什么会那么好呢?
因为,价格便宜!
实际上,低价作为节日营销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吸引用户围观最为重要的理由。
究其原因也很好理解,面对大量的折扣商品,消费者会有一种捡到便宜、获得实惠的感觉。至于说品牌,尽管利润有所降低,但是产品的销量会得到大幅的增长,总的利润也将增加。
除此之外,节日营销还有一大特征,那就是:限时。
目的就是为了给消费者制造起紧迫感,以便让消费者在感性思维下做出购买决策。不妨试想,作为消费者的你,当看到“前500名消费者可享受半折优惠”、“前一小时可享受立减300优惠”这样的信息时,还能冷静思考吗?
当然,随着营销手段的不断趋于成熟,节日营销的玩法也越来越高级。
比如,通过小游戏获取优惠券,以达到社交裂变的目的,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再比如,拼团、新品预售、分期等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增加消费者的体验度。
总而言之,节日营销的背后,其实就是品牌和平台的“合谋”,目的就是制造出足够的饥饿感,让消费者开开心心的花钱。
结果自然是,品牌、平台和消费者都皆大欢喜!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02 造节“有毒”:一场声势浩大的吆喝
有人说,随着造节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消费者出现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为什么天猫双十一狂欢节能够一炮而红,原因是此前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集体优惠活动,瞬间引爆了消费者的热情。
也就是说,天猫双十一贵在先发优势!
尽管如今就价格来说,天猫双十一未必是全网最低的。但是,消费习惯和众多知名品牌的集体参与,让这场活动始终保持着全社会的关注度。
如果说“618购物节”的最大优势是发生在上半年,那么像“818节”、“520节”、“38女王节”、“88VIP会员节”等等,就逊色的太多。
从根本上说,大量同质化的造节活动,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差异化,也就无法给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理由!
不仅如此,造节本身其实还间接的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以双十一为例。
在双十一前一周甚至是半个月,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将商品添加进购物车,但是并不会下单,尤其是日常消费品。于是就导致,“双十一”前一周和后一周的订单数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由于产品的使用时间是有期限的,因此在一定的期限内,消费者的需求是恒定的,并不会因此而显著增加。但同时,节日营销会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产生重大的影响,那就是如果产品不着急用的话,就会造成“不造节不买货”的现象。
如此一来,对于品牌来说可谓是得不偿失。
更重要的是,商家每参加一次营销活动都是有成本的,需要为此投入大量的产品成本、人力成本和营销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节日”本身尽管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由于营销内容同质化的愈加严重,导致消费者越来越疲态和漠视。即便短期内能够增加销量,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的话,其实只是一场声势壮大的吆喝而已。
03 节日不求多,关键在制造起全民性的购物狂潮
一般来说,营销都有两个目的。
其一,制造起足够的声量,最好是全网式的刷屏,目的在于曝光;其二,在品效合一的理念下,产品的销量越多越好。
就当下的情况来说,第二点更符合现实的情况!
前面提到,尽管节日营销看起来不错,但是也有诸多的缺点。由此引出一个疑问,还有必要做节日营销吗?
答案当然是,有必要!
只不过,在节日营销的方式上,可以进行调整和优化,而不是用像818购物节那样,单纯的复制618的经验,仅仅在价格上给予折扣和优惠。
那么,究竟该怎样做呢?
在这里,我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1. 打造“新品发布节”
根据过往的经验来看,每年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都是各大品牌推出新品的黄金时间段。因此,与其让品牌们“单打独斗”,不如将其打造成一个购物狂欢节,为新品提供一个集中曝光的平台。
再接着“定金翻倍”、“限量抢券”、“抽奖”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2. 打造“以旧换新节”
以智能手机为例。
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每当发布新机的时候都会推出“以旧换新”活动,即用旧手机可以抵扣相应的现金。
事实证明,这样的营销方式非常的成功。
于是,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尝试,由电商平台牵头众多品牌商家参与的“以旧换新”活动。通过缩短产品的使用周期、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让消费者为购物狂欢。
3. 打造“乡村狂欢节”
在很多个场合,政府都提到了想尽办法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那么,怎么释放呢?
其中,最大件商品无疑是汽车下乡和家电下乡!
但是,由于具体的政策是由地方政策出台的,再加上信息渠道的不通畅,即便是很好的政策也会被大打折扣。此时,如果能够打造一个类似于“乡村狂欢节”这样的节日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购买可以享受超低折扣,势必能够点燃消费者的热情。
而平台的作用,就是让节日信息得到更多的曝光,让更多的人知晓。
04 发挥“节日”的公共属性,为品牌插上腾飞的翅膀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需要节日营销,但是不需要那些只是简单重新换了个称谓的节日。也就是说,“节日”本身务必要构建起足够的差异性。
说到底,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消费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必须要有说服力!
就数量上来说,节日营销并不需要太多,一个分布在上半年一个分布在下半年,还有一个分步在农历新年前。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各种具有专门偏向的节日活动,便能够让营销活动横跨全年。
既能够满足敏感型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够满足非敏感型消费者需求!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追求品牌曝光的商家,还是追求走量赚利润的商家,亦或者是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商家,都能够在不同的节日营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此一来,既能力争最好的营销效果,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另外,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节日”之所以被称之为“节日”,是因为“节日”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共同风俗和习惯。简单的说,“节日”的背后,是纪念、是狂欢、是传承。
正因为此,“节日”具有公共的属性!
“节日营销”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某个平台、某个品牌的专利,而应该真正发挥其公共属性。唯有如此,品牌才能真正蹭上节日的流量,进一步丰富其内涵。
这样的话,节日营销便能够成为隐藏着消费者意识中的一个点,唤醒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品牌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林川
来源:品牌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